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閔國新)9月9日,在武漢市武昌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武昌區(qū)白沙洲街道星苑社區(qū)舉辦“科普潤萬家”系列活動之“非遺扎染進社區(qū)”主題活動,吸引40余名青少年參與,共同體驗傳統(tǒng)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顒油ㄟ^“非遺+科普”的創(chuàng)新形式,讓青少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非遺文化精髓。
活動現場,科普老師通過趣味講解、實物展示和互動問答,帶領青少年穿越千年時光,探尋扎染技藝的前世今生。從商周時期的染色起源,到唐宋時期的技法革新,再到明清時期的民俗應用,孩子們在生動的圖文資料中觸摸歷史脈絡。“原來古代人用板藍根就能染出這么漂亮的布料!”張雨荷同學在觀看染色原料展示時驚嘆道。
老師向孩子們科普扎染知識。 通訊員供圖
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們調顏色。 通訊員供圖
在實踐環(huán)節(jié),指導老師現場演示了云染、絞纈等傳統(tǒng)技法。青少年們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意,將白布折疊成扇形、螺旋等造型,用皮筋、夾板進行創(chuàng)意扎結,最后將扎好的布料浸入染液,靜待染料與布料完美交融。當孩子們解開橡皮筋的瞬間,原本素白的布料瞬間綻放出藍白相間的蝴蝶紋樣、幾何圖案,引得現場陣陣驚嘆?!敖忾_橡皮筋時簡直像拆禮物一樣驚喜,普通的白布變成了這么美的圖案!”參加活動的涂語彤同學舉著藍白相間的蝴蝶紋樣作品激動地說。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讓青少年們深刻領悟到傳統(tǒng)工藝的魅力,更強化了他們對非遺文化的傳承保護。
活動合影。 通訊員供圖
人大代表、星苑社區(qū)黨委書記陳偉平表示,此次科普潤萬家活動以“非遺+科普”教育模式,帶領青少年沉浸式體驗非遺魅力,讓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傳承的種子。后續(xù)將將持續(xù)深耕此類活動,定期舉辦傳統(tǒng)技藝體驗活動,讓青少年在動手實踐中感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魅力,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gowaitrade.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