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黃雪)9月3日的北京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雄壯威武。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的觀禮席上,一位來自武漢的基層代表心潮澎湃,眼中閃爍著激動的淚光,她就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武漢市武昌區(qū)紫陽街道起義門社區(qū)黨委書記魏玉萍。
觀禮現場照片。 通訊員供圖
“親眼目睹人民軍隊的雄姿,親身感受國家的繁榮強盛,作為一名基層社區(qū)工作者,我無比激動與自豪!”魏玉萍動情地說,這份崇高的禮遇,不僅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更堅定了她回到社區(qū)、繼續(xù)深耕基層的初心與使命。
“小課堂”托舉大團結
鑄就文化交流的“精神共同體”
觀禮歸來,魏玉萍沒有片刻停歇,徑直回到了她深耕十余年的起義門社區(qū)——一個多民族聚居、團結互助、幸福和諧的基層治理樣本。
紫陽街道起義門社區(qū)地處武昌古城核心區(qū),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區(qū),漢、回、苗、土家、滿、壯、維吾爾等各族同胞在此安居樂業(yè)。在這里,各族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如石榴籽般緊緊相擁。魏玉萍,正是這顆“紅石榴”的細心培育者。
語言班開班式。 通訊員供圖
“社區(qū)是家的延伸,民族團結是家的根基?!弊?013年擔任社區(qū)書記以來,魏玉萍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民族團結融入日常、化為經常。語言是溝通的橋梁。為了讓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融為一體、親如一家,她創(chuàng)新推出“紅石榴課堂”,幫助各族居民提升普通話溝通和漢字書寫能力。起初,她拿著宣傳單一家家跑、一戶戶宣傳、一人人發(fā)動。每周三課前,她總會把學堂打掃得窗明幾凈:“要為學員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p>
2025年“紅石榴院校聯盟”續(xù)簽互嵌式發(fā)展協議。 通訊員供圖
隨著學員增多、需求多元,魏玉萍拓展“1+X”教學模式,增設體驗式、互動式課程,融入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在省市區(qū)統戰(zhàn)、民宗部門大力支持和指導下,購置多媒體設備,推出移動課堂、雙線教學,讓學員“不出店門”就能學習。2021年,“紅石榴課堂”升級成為首家“湖北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培訓基地”。以維吾爾族姑娘古力加馬力為代表的學員在這里從學員成長為志愿者,她說:“這里不僅是課堂,更是我們在武漢的家?!?/p>
“小鄰里”匯聚大能量
構建民族互嵌的“生活共同體”
魏玉萍深知,促進各民族群眾交流、交往、交融,關鍵在于解決各族居民的實際困難。她以服務需求為導向,積極整合職能部門、專業(yè)律師、心理咨詢師等資源,精準解決各族群眾在就業(yè)、社保、教育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助力“流動”變“融居”。
新就業(yè)群體驛站主陣地。 通訊員供圖
在她的推動下,起義門社區(qū)與武漢各院校共建“紅石榴院校聯盟”,建立雙向研習實踐基地和服務清單,通過校社資源共享,為群眾提供財經知識、技能培訓等專業(yè)課程30余次;開通直播間,邀請各族群眾展示農副產品直播帶貨,鏈接轄區(qū)資源,開展“民族匠心”技能創(chuàng)業(yè)培訓系列活動;凝聚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小哥群體,打造新就業(yè)群體驛站共建陣地;聯動執(zhí)法司法部門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務工經商人員文明守法經營,依法保障權益。
起義門端午活動。 通訊員供圖
武昌城里話古今 起義門下誦經典活動。 通訊員供圖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教活動。 通訊員供圖
“民族團結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每一頓飯、每一次歡笑、每一次伸手相助?!痹谖河衿嫉膸酉?,各族居民共同呵護著這個溫暖的多民族大家庭。春節(jié),少數民族經營戶自發(fā)為困難群眾送去米油;端午中秋,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做月餅、唱戲曲;社區(qū)誦讀比賽上,維吾爾族青年用流利的普通話朗誦唐詩宋詞……“我們的節(jié)日”系列活動,更是將政策宣傳、文化傳承、鄰里互助融入煙火日常,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柴米油鹽中悄然綻放。
從“忙事務”到“跑服務”
探索基層治理新實踐
2025年,魏玉萍作為社區(qū)黨委書記,聚焦組織建設、服務效能和自治活力,以居民需求為導向,突出“優(yōu)服務”和“匯民力”,充分發(fā)揮群眾在基層治理中的主體作用,開拓思維找準基層治理工作發(fā)力點,主動開展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實踐,為超大城市中心城區(qū)老舊社區(qū)治理提供了鮮活樣本。
鄰里議事會。 通訊員供圖
激發(fā)居民自治活力成為她推進基層治理的核心舉措。以明倫小區(qū)這一典型“三無”老舊小區(qū)為例,社區(qū)打造了“鄰里客廳”陣地,吸引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使其成為議事協商、鄰里交流和矛盾調解的溫馨平臺。通過挖掘和培育核心骨干居民,小區(qū)成立了“鄰里幫”“服務幫”“調解幫”“環(huán)境幫”等多個服務小組,并組建了“明倫門棟幫幫團”志愿服務隊。在自治隊伍的助力下,小區(qū)成立了業(yè)委會,居民通過共商共議完成了停車位劃分、涼亭與停車棚新建等項目,并順利實現封閉管理?!艾F在我們小區(qū)門頭變漂亮了,樓棟有人掃、安全有人管、房前屋后小事有人辦,環(huán)境真是大變樣!”一位居民高興地說。在“鄰里客廳”中,鄰居們常常一邊摘菜一邊聊天,互助氛圍濃厚;老人家里燈泡壞了,馬上就有“幫幫團”志愿者上門維修--居民普遍反映,在明倫小區(qū)生活的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在魏玉萍的實干引領下,一條以黨建引領為總攬、減負增效為抓手、激發(fā)自治活力為路徑的治理實踐日益清晰,為破解老舊社區(qū)治理難題貢獻了富有啟發(fā)的“起義門實踐”。
從天安門到起義門
將榮光化為前行動力
這已是魏玉萍第三次肩負榮譽赴京。2023年,起義門社區(qū)獲評“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qū)”,她作為全國唯一基層社區(qū)代表上臺領獎。2024年,她個人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作為湖北省唯一代表接受表彰。
魏玉萍現場分享交流。 通訊員供圖
回到熟悉的社區(qū),看著各族居民親切的笑臉,魏玉萍深感責任更重?!斑@份榮譽不屬于我個人,它屬于千千萬萬扎根基層、默默奉獻的社區(qū)工作者,屬于每一位同心同德、團結奮進的各族群眾?!毙∩鐓^(qū)凝聚大團結,老城門見證新發(fā)展。這座始建于1800年前的武昌古城片區(qū),在保護復興中迎來蝶變。而比城市更新更動人的,是這里的各族兒女相親相愛、守望相助,用包容與奉獻共同繪就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溫暖圖景,用團結與奮斗生動詮釋著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深刻內涵。
魏玉萍的身影依舊忙碌在社區(qū)街巷,她把天安門前的榮光沉淀為步履不停的動力,在小小的社區(qū)書寫著基層治理、民族團結、民心相擁的大文章。正如一顆顆飽滿的石榴籽緊密相依、甘甜共生,武昌的各族群眾心手相牽、團結奮進,在“加快建成支點”中奮勇爭先走在最前列,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共同創(chuàng)造著更多平凡而閃耀的幸福奇跡,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著基層的智慧和力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m.gowaitrade.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